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生活常識 >

家庭教育應少些虎媽和狼爸

家庭教育應少些虎媽和狼爸

“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模式並非恰當的教育,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家庭教育應少些虎媽和狼爸

最近,由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引起了觀眾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熱議。事實上,幾年來,關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得失利弊,不僅在中國社會引起廣泛的爭議和討論,在美國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媒體的持續報道。其中,“虎媽”、“狼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虎媽”是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用中國傳統式教育方法來管教兩個女兒,最終將其女兒送入哈佛大學。“狼爸”蕭百佑以棍棒式教育、軍事化管理和不許子女與同學在校外接觸等種種嚴苛措施,最終將4個子女中的3人送入北京大學。無論是“虎媽”還是“狼爸”,他們所採用的家庭教育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式的家長擁有絕對權力的教育模式。

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虎媽”“狼爸”所採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專制型父母,相對於其他三種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忽視型父母。比較這幾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權威型父母更可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積極自尊的孩子;專制型父母和放縱型父母的教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在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而忽視型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糟糕。

換言之,“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模式並非恰當的教育,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例如,專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可能在學業和早期職業上取得成功;但在社會互動中更容易表現得內向、社交退縮或被動,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常常緊張而令人覺得不友好。

但在現代社會仍然沿用傳統社會的教育觀來衡量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顯然不合時宜。學業的成功與未來人生的事業成就、生活幸福並無必然關係。學業的成功更可能謀求好的職業,也更容易躋身社會上層,但這與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沒有必然關係。

相對地,事業成就、生活幸福與情緒能力的關係更為密切。所謂情緒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個體的情緒甄別與控制,以及人際互動中的自制與影響力。權威型父母養育的子女表現更為獨立、友好對待同伴、自由主張又具有合作精神;他們追求成就的動機很強,並且常獲得成功且受人喜愛。無論在與他人的關係還是自我情緒調節方面,他們均能夠有效調節自己的行為。

“虎媽”“狼爸”式教育的另一個風險在於,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僥倖性。由於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較好的稟賦,那麼在嚴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學業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資平平,那麼“虎媽”“狼爸”的教育實際上就損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可以這麼說,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範背後,可能掩蓋了無數淪為“廢柴”的不幸孩子。

由此,要給“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點個贊,還真的需要點無知無畏的勇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shenghuochangshi/56q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