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生活常識 >

從入園後的表現看家庭教育

從入園後的表現看家庭教育

寶寶入園已經近兩個月了,而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卻有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從第二個星期開始就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父母、老師的引導下,響亮地問候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與老師很好合作;有的孩子則不然,搶椅子,搶積木,或隨便走動,對老師的提醒置之不理;還有的孩子一直由父母“護送”到座位上,還拖著父母的衣服不肯放;甚至有個別孩子,居然一直不肯自己動手吃飯,要由父親、奶奶每天輪流來喂他。

從入園後的表現看家庭教育

孩子差異表現及原因如下:

1、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的決定,對他言行給予肯定的評價,並表示鍾愛。這樣的孩子適應性強、和同伴老師能夠友好合作。例:陳皓天的奶奶聽到孫子要求留下來陪一陪時,馬上笑著答應說:“行,但你要記住在家裡的協定“石頭、剪子、布”遊戲,連猜三次,你贏了,奶奶就在旁邊陪一會兒;你輸了,奶奶馬上就走(有時進行1-10的數數)。”小皓皓很爽快地答應了,並在自願許好的諾言中,高興地跟奶奶告別。

2、父母對孩子管教太嚴厲,甚至用恐嚇的手段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粗暴、發脾氣。所以這些孩子與老師、同伴的合作就差,攻擊性行為就多。例:楊宇軒的爸爸送孩子進園,很少提醒孩子主動問候別人和向父母告別,對軒軒提出的要求,往往不假思索一口回絕,而且總繃著臉,幾次在園門口訓斥和打軒軒的耳光。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幾乎沒有,有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也不加以制止。

3、有的父母把愛溢於表面,溺愛過度,不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使孩子對大人的依戀感加重,離不開大人半步。例:朱琳的奶奶每次對朱琳提出的陪一會兒、再陪一會兒總是無條件滿足,還一個勁地講述朱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由她操勞和代勞,總之,只要有她奶奶在,孫女是不會有任何委曲的。可她不知道,正由於她過度的關心、愛護,每天,老師都要化很大的精力,引導、教育朱琳來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陳新的媽媽每天午飯時間都要來喂陳新吃飯,原因是從小到大孩子一直是由她喂大的,生怕孩子自己動手會吃不飽,使陳新形成一到午飯時間就等著家人來喂的習慣……

家庭不僅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接受最初教育的場所。家庭的結構狀況、情感氣氛、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發展。一個良好的家庭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正當的行為模式,明朗而又能剋制的情感,以及對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責任感和靈活的交往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shenghuochangshi/96x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