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旅遊 >國內美景 >

安徽巨集村

安徽巨集村

無邊細雨溼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邊吟過畫橋西。垂柳依依的南湖邊,李慕白牽馬從石拱橋上緩緩走過;玉嬌龍持劍飛身掠去,在宛如鏡面的月沼上劃出一道波痕……

巨集村,古取巨集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位於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巨集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距今約有900年的歷史。巨集村最早稱為“弘村”,清乾隆年間更名為巨集村。

安徽巨集村

巨集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具有獨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氣度恢巨集、古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南湖書院;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雷崗上參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與探過牆頭的青藤石木,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著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巨集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巨集村整個村落佔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稱。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衝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南湖

南湖位於巨集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巨集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1607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象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髮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

安徽巨集村 第2張

  南湖書院

明朝末年,巨集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稱為“依湖六院”。清嘉慶年間(1814年),花了四年的時間,將六院合併重建為一所規模極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書院”。書院是一座具有濃厚徽州建築風格的古建築,面積十餘畝,外面與一湖碧水相鄰,裡面有玲瓏的假山,場上有株百年圓柏鬆。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

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大廳巍峨壯觀,門樓儲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額。西側有“望湖閣”,捲棚式屋頂,樓窗面臨南湖,上掛“湖光山色”橫匾一幅,登高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歷史上這裡也是官吏文人興會講學的場所,曾任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時期駐英、日公使,代理國務總理汪大燮幼年曾經在這裡讀過書。

  月沼

“月沼”,老百姓稱月塘,這是所謂“牛胃”,老百姓稱“牛小肚”。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巨集村76世祖汪思齊發現村中有一處天然泉水,冬夏泉湧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及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出擴大巨集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的牛形水系藍圖;鑿引西溪水,牛腸水圳九曲十彎,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飲用、洗滌等。其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餘金,繼續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

安徽巨集村 第3張

承志堂

承志堂位於巨集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是一幢儲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值得一提的是承志堂的外牆裡側,加添了一層木質牆板,既美觀(與現代家居中的木牆裙相似),又可起到安全防盜的作用。承志堂氣勢恢巨集,不同凡響,堪稱建築中的佳作,尤其是其中的木雕,大多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並且木雕表面均塗有金粉,使其看上去富麗堂皇。

敬德堂

敬德堂位於巨集村牛腸水圳下游轉彎處,建於清初順治年間(1646年),為H型民居。廳堂背向排列,前後廳均有天井,採光效能好,兩側為廂房,南側為前院,北側為廚房,廚房裡還有一個小天井,東側還有一座面西朝東的小偏廳和大花園。整幢建築裝飾簡樸,屋柱為方形,是巨集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瞭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況和徽州明、清建築的格局。

 水圳

水圳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總長1200多米,繞過家家戶戶、長年清水不斷。巨集村人的祖先在巨集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攔河建石壩,用石塊砌成的數米寬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勢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彎,穿堂過屋,經月沼,最後注入南湖,出南湖,灌農田,澆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潤得滿村清涼,使靜謐的山村有了動感,創造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水圳沿途建有無數個小渠踏石,人們浣衣洗滌、澆花灌園都極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來水”,當年村民飲用、浣洗都在“牛腸”裡,汪氏祖先曾立下規矩,每天早上8點之前,“牛腸”裡的水為飲用之水,過了8點之後,村民才能在這裡洗滌。奇妙的是,這牛腸的水位,無論天晴下雨,總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總是低於小橋以下一點,不多不少,十分奇特。

安徽巨集村 第4張

 敬修堂

敬修堂是巨集村典型的清代民居,坐落在月沼北側西首,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整個房子坐北朝南,正廳前為庭院。與其它民居不同是院門外留有10㎡的空地,俗稱廳坦,是夏日納涼、冬天晒太陽及小憩聚會之處。

樹人堂

樹人堂是清刺授奉政大夫誥贈朝儀大夫汪星聚於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建。樹人堂也稱民藝收藏館,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孫汪森強的私人收藏館,為弘揚徽州的歷史文化,主人多年來從民間及博物館收集了明清民間時期老作坊機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畫、民俗用品、徽商書信用具、巨集村族譜等,再現了當年徽州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

桃園居

桃園居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因房東曾於院內植一稀有品種的桃樹而得名。門樓上的磚雕刻得精細,而且層次比較多,清獅白象等動物形象生動,尤為獨特的是門樓上部用水磨磚砌一弧形門額,類似室內廳堂上方前部的冬瓜樑,門額中間鑲嵌一塊大形弧形磚雕,這是一般古民居所少見的。

書房中的四扇雕花門可以說是全村最為精美的雕花門。四扇門的上半部從上而下為“蝙蝠奉壽”、“八駿馬”和“人間仙境”(或稱“世外桃源”)雕板,大片雕花為“松鼠葡萄”,四扇門的腰板上分別雕有“岳飛刺字”、“王祥求鯉”(又稱“臥冰求魚”)、“季子掛劍”和“孔融讓梨”四個歷史典故,這四個典故又因此表現“忠、孝、節、義”四種意義。

安徽巨集村 第5張

值得一提的是,大廳和書房的雕花門上部精雕細刻,而下部除一簡單線條外幾乎為平板一塊,這充分表現“藝人”的匠心:即繁簡結合,精細共存。另外,一般民居中的房門腰板和窗欄板的底部為平板一塊,而桃園居房門腰板和窗欄板的底部卻刻有十分細緻的菊花圖案。

 最佳旅遊時間

巨集村屬於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冬夏季節長,春秋季節短,四季分明。而對於巨集村這樣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的皖南鄉村,且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則還是選擇春季喜雨時節前往遊覽最好。

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

無邊細雨溼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邊吟過畫橋西。垂柳依依的南湖邊,李慕白牽馬從石拱橋上緩緩走過;玉嬌龍持劍飛身掠去,在宛如鏡面的月沼上劃出一道波痕……

巨集村,古取巨集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位於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巨集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距今約有900年的歷史。巨集村最早稱為“弘村”,清乾隆年間更名為巨集村。

安徽巨集村 第6張

巨集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具有獨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氣度恢巨集、古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南湖書院;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雷崗上參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與探過牆頭的青藤石木,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著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巨集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巨集村整個村落佔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稱。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衝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標籤: 巨集村 安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lvyou/guoneimeijing/0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