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旅遊 >社會熱點 >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龍虎山峭壁千仞,崖洞密佈,揭祕江西龍虎山懸棺之謎。相信江西龍虎山很多人都去過,帶回龍虎山秀麗風光的記憶的同時,是否也對詭異的懸棺有著絲絲驚悚和探索的渴望?其實這些懸棺是起源於我們國家最古老的一種墓葬形式—崖墓葬。崖墓葬是古越和僚人特有的一種喪葬形式……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先說懸棺的特點:

特點一是數量龐大。懸棺洞中一共有八具棺木,是中國曆次懸棺研究中單個洞穴棺木最多的一個。根據墓中棺木的大小、數量和放置方位,專家初步斷定這是一個家族墓葬。這就說明懸棺不是一次性放上去的,說明古人有一種可以迴圈利用的方法和工具,不斷的將死去的人葬于山腰。直到後來因為某些事情導致這一傳承不能延續下去而放棄。

特點二:懸棺的棺木幾乎都是由一根木頭製成的。把一根大木掏空來,象獨木舟一樣,沒有任何的棺釘或者其他金屬加固。都是手工榫卯結構切合,繩子加固的。這個特點是不是可以說明棺木並不是先將死者放入棺中再放置在山腰,而是先將棺木的零件在山腰組合好後,再將死者與陪葬品逐一放置呢?。

特點三:依山臨水,鳥獸罕至。這樣既解決了死者受到鳥獸侵害的困擾,也對陪葬品的安全有了極大的寶藏。

這三個特點加起來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風水。風水學中說,高穴要有微窩,猶如在壁間預留掛燈處,但莫令茵褥傾油。凡是高穴必有微窩,以示陽中要有少陰,否則就是純陽而會沾溼了。如是純陰就要有少陽,純陰就會傾油了。其次,山下便是水。水過山不過便是妙穴。所謂水過,指兩水交過合襟。所謂山不過,指脈為水界止而不行。這就是穴情的妙處了。

龍虎山懸棺的傳說

是有關懸棺的傳說,還是夢境?臨水而居的先民,生時在獨木舟上漁獵、結婚、生子,死後被安放整木挖鑿的獨木舟式棺材裡,並安置在絕壁懸崖,他們的靈魂在這方熟識的山水遊蕩,永遠庇護子孫後代。

龍虎山得名於“丹成而龍虎現”之傳說,它是道教的發源地。貴溪縣博物館館長謝建根在聽過艄公講懸棺的傳說後,對龍虎山懸棺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和縣文化館賈寶勝館長向省博物館考古隊彙報情況,並希望對崖墓進行調查。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執著於懸棺之謎,對於龍虎山崖墓考古人員來說,這次考古經歷終生難忘。

1978年12月,許智範先生作為第一批考古專家走進江西鷹潭郊外的龍虎山。許家村村長親自支篙,文化館葉植敏老師陪同,三人泛舟瀘溪河。移舟換景,景景迷人,他們似乎忘記此行目的,陶醉在人間天堂美景中。待雲開日出,河岸峭壁之上,大大小小的自然崖洞蔚為壯觀。許村長說,這一帶村民世代傳說有的洞穴用木板封門,居住的仙人還沒有起床;有的洞穴深藏裝滿經書的大木箱;有的洞穴滿是金銀財寶;有的洞穴置放棺槨。許智範先生永遠忘不了這個靜謐的清晨,一個個謎團橫亙於心,這些洞穴是神仙居所抑或藏寶之處抑或先民墓室?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第2張

山勢陡峭,他們擇一低處探洞。藥農李福旺攀援而上,洞口一條蛇把關,身子直立,長舌妖嬈,藥農嚇得一口氣跑下山。後來的考古發現中,他們將看到眾多蛇的圖案,先民把它刻畫在罈罈罐罐上,作為圖騰頂禮膜拜。蛇的出現不僅僅是巧合,更是某種神祕的暗示。

從後山上去。一行人繞道仙水巖山背登頂。至懸崖處,山呈上突下斂之形,根本無法下山進洞親自考察。又請來四位藥農,個個身手敏捷,擁有攀巖附壁絕技。許智範先生回憶:“當時用四根粗麻繩,其中兩根作為探洞者上下主繩,一頭固定在山頂樹上,另一頭固定在河面小船上。另外兩根做成個字形坐墊,當地人稱為踩吊籃。還有一根保險的繩子。一位老者在瀘溪河對岸用語言和手勢發令指揮。”探洞者終於滑至洞口,身子像盪鞦韆一樣蕩進洞裡。

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關於崖洞的種種傳說像萬花筒圖案在腦海浮現。考古人員仰望洞穴,不知會有怎樣的驚奇等著他們。但是,藥農只發現圓形棺木、陶片,人們按照探洞順序編為1號墓。2號墓發現長方形小木箱,木箱蓋板寫有“仙人遺蛻”和年代落款,顯然是明代老道的遺骨盒。3號墓和4號墓都發現圓形棺,棺內人體骨骼儲存完整,陪葬品豐富,有黑陶罐、紅陶鼎、竹籃、竹盒、木鼓、印花絲綢、麻布等。寶劍寒光閃閃,令許智範先生不敢觸碰,待小心握起,卻感覺輕飄飄的,原來是一柄仿製青銅劍。它的紋飾造型與湖南長沙戰國墓、江西沙河街遺址、武寧戰國墓出土的青銅劍如出一轍。考古隊員初步斷定這是一處春秋戰國崖墓。

採集棺木標本,經過相關部門的碳-14測定,3號墓和4號墓棺木的年代距今約2600年,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崖墓葬。千百年來,縈繞龍虎山仙水巖一帶眾多的神祕傳說終於塵埃落定。

然而,更多的謎底有待揭示。他們是什麼人?為什麼採用懸崖洞穴安葬逝者?龍虎山崖墓地處絕壁,下臨深淵,他們又是如何將棺木放入崖洞內?

奇異葬式,體現“事死如事生”的 觀點

人類思考生與死的終極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久遠,甚至人類還處於蠻荒、混沌時期。在遠古時代,靈魂迷信發生之前,人類對待逝者與禽獸對待同類屍體一樣——棄屍野外。大約180,00年前,處於舊石器時代的北京山頂洞人已開始安葬逝者。在考古發掘的墓地中,考古人員發現三具人骨架,陪葬品有石珠、骨墜、鑽孔獸骨和燧石石器。最早的墓穴出現在距今10——4萬年前的舊石器中期,在歐洲已有安葬逝者的習俗。

無法考證遠古人類是如何獲得肉身與靈魂的概念,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逝者常常會出現在生者夢中,像活著一樣,或許令古人產生逝者身體之外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靈魂存在。對逝者肉身既恐懼又尊崇,恐懼其對生者威脅又認為具有超能量庇護生者。人們相信,人死只是肉身的消亡,而靈魂不滅,死者的靈魂與生前群體依然保持神祕聯絡。故有“事死如事生”,“事存如事亡”的觀念。考古學家從一座墓可以追溯墓主人生前生活方式,也可以窺見墓主人生活時代諸多細節。陪葬品、葬室、葬具,甚至墓主人都在向他們無聲地訴說歷史。

籍由生活方式、生存環境和觀念不同產生各式各樣的葬式。農耕民族的生產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信奉“入土為安”,一般實行土葬。火葬起源於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其歷史可以上溯至史前時期,1945年,在甘肅寺窪山遺址會考古發現一座墓的灰陶罐中盛有人體火化的骨灰。水葬主要盛行於大洋洲和亞洲的喜馬拉雅山區。大洋洲的土著居民認為水是生命之源,他們把逝者置於獨木舟中,任其隨波逐流。印度的水葬大多是將逝者焚化之後,骨灰撒入恆河。印度教徒篤信恆河聖水滌罪驅禍,逝者可以隨恆河女神昇天。恆河岸邊,有不少小屋或旅館出租,一些重病纏身的人租居此地,靜待死神。甚至有些逝者被親友直接投入水中,與生者同浴恆河。

樹葬亦稱“風葬”“掛葬”、“懸空葬”,古代樹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流行,把逝者置於深山或大樹上任其風化,或是掏空大樹放入樹內。天葬是藏族地區古老而奇特的葬俗,有學者認為,天葬出現於吐蕃“七赤王”時期,天葬師將逝者置於天葬臺上以飼神鳥(禿鷲),若被食則說明神鳥把逝者靈魂帶到天界。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第3張

懸棺(崖墓)

懸棺葬是奇特而神祕的喪葬習俗,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上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葛維漢教授到四川珙縣、興文對僰人懸棺進行實地考察,開闢了懸棺研究的先河。

迄今為止,考古發現在江西、福建、四川、廣西、貴州、湖南、臺灣、雲南、貴州等省,以及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都存在懸棺遺存。

沿長江、金山江、紅水河、沅江、左江及其支流和溪流的峭壁懸崖上,高懸祖先的靈柩,猶如天然巨構的歷史博物僰人懸棺。館陳列無數文化寶藏。我們只有仰視祖先,在讚歎祖先想象 力和智慧時,又情不自禁拜問祖先,這種神祕葬俗的開創者是誰?為何選擇如此詩情畫意的歸宿地,觀雲捲雲舒,聽鬆聲濤聲。如蒼鷹俯視人間。

考古學家劉詩中認為,中國早期懸棺葬的範圍是從龍虎山一直到武夷山這邊,整個龍虎山還是屬於武夷山的餘脈。從地理位置和時間來講,春秋戰國時期這裡主要是古越人棲息之地。生活在丹霞地貌的環境,有天然的洞穴,龍虎山懸棺葬首先具備這個條件。

龍虎山懸棺之謎揭祕:懸棺特點及傳說(圖) 第4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lvyou/shehui/zmy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