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情感職場 >職場指南 >

高等教育風險投資

高等教育風險投資

這個夏天,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時,告誡畢業生在迫不及待翻開人生的新篇章時,別忘了常跟父母聯絡,別忘了是誰辛苦工作負擔自己的大學學費。他說,自己一位供三個孩子上普林斯頓大學的同事跟他形容說,這種“燒錢”的感覺,就好比每年買一輛凱迪亞克,然後把它推下懸崖。

高等教育風險投資

大學越來越貴,就業越來越難。教育和就業,投資和收益,這兩對原本屬於不同領域的詞彙,正具有越來越多的相似性。大學生就業難並不等於讀書無用。在美國,擁有大學文憑的人的失業率要明顯低於其他群體。但在經歷經濟衰退,勞動力市場依然不景氣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夢明顯多了幾分沉重。

是早早樹立就業理想,一門心思往裡鑽;還是廣泛涉獵後再找到學業和就業的契合點?在美國這樣一個教育大國,每年都有成百上千萬畢業生進入就業大軍的隊伍,但走出校門後如何從畢業順利向就業過渡,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彼得·卡普利近日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大學學得過“窄”並不是件好事。他認為,受就業風向標影響,很多學生都傾向於選擇就業前景較好的熱門或者實際的專業,但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

卡普利鞭撻了美國國內越來越明顯的教育“實用主義”傾向。當大學教育甚至可以跟風險投資相提並論的時候,家長們引導孩子勾勒未來藍圖時,也不得不考慮如何使產出最大化。父母就像是風險投資者,要想好為孩子投入最終可能的產出路徑,並從中選擇一條可能性最大的。

於是,“務實”變成了最具普遍性的忠告,而夢想開始變得奢侈。於是,家長想方設法給孩子挑選熱門專業,醫學、財經、電氣工程、通訊和計算機被熱捧,而文史類、社科類的專業則被打入冷宮。另一方面,為了迎合學生,有些精明的高校也推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比如醫藥銷售等。

卡普利認為,這樣的戰略本身是有很大風險的。每個行業都有榮枯週期,經濟環境也在不停改變,就業市場變化萬千,加上科技日新月異,很難提前展望某一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如果帶著非常強的就業目的去學習,“今天”的職位並不一定是“明天”的工作,萬一押錯了“寶”再想要改變難度就更大。更何況,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迅速傳播的時代,想法容易扎堆,原本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因為同質化人才過剩,找起工作來也確非易事。

卡普利提出,目的性太強有時比“漫無目的”更容易禁錮自身發展,專業重點“跑偏”比沒有專業重點在今後的就業中更可能敗下陣來。

美國喬治敦大學學者做過統計,近幾年的大學畢業生中,IT專業畢業生的失業率是戲劇專業學生的兩倍,很多學經濟、金融出身的人最終投身科技企業。如果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問題,最終失敗的就是自己。

卡普利建議學生們在可能的情況下,把自己的職業規劃稍稍推遲,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把學習的課程和自己的職業興趣進行匹配。

太過務實,或太過天真,都不應該是對自己負責的年輕人應有的態度。欲速則不達,或許也是書寫人生和風險投資的一大相同之處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qinggan/zhichangzhinan/eqd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