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情感職場 >職場指南 >

就業歧視怪門檻多

就業歧視怪門檻多

性別歧視:“女員工職位隨孩子一起降”

就業歧視怪門檻多

小何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四女生,從去年10月以來,她就一直奔波於各類人才招聘會,經歷了求職過程中的種種艱辛。“很多單位明確說只要男生”,小何氣憤地說,“我不明白許多單位招文員為什麼也不考慮女生,一些機關單位居然宣稱招公務員也只限男性。”

事實上,更多單位不把性別要求擺在明面上,而是在淘汰競爭者的過程中首先推女生出局。就連已經就業的女性也仍然受到“限制”。林女士是北京某廣告公司的經理,不久前剛歇完產假上班,單位就通知她已經降職為普通職工了。

招聘單位解釋:女職工多的企業成本高

關於“男性優先”這一標準,一傢俬企人力資源部的經理是這樣解釋的:“對我們這些小企業來說,招個女職員過不了兩三年,她就得懷孕歇產假,解聘吧,違反《勞動法》;養著吧,對企業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按法律用工單位還要提供工資。此外有孩子的女職工肯定會在照顧孩子以及家庭方面投入比男職工更多的精力,如果從企業經營管理尤其是企業效益的角度來講,用女職工多的企業就比用男職工多的企業付出的成本高,所以現在我們乾脆不招女的。”

當事人迴應:企業是在逃避《勞動法》

林女士認為,自己剛剛上班,單位還沒對她的工作進行考評就給自己降級,這根本就是主觀臆斷,也是變相逼迫休產假的女職工辭職。“這樣既解僱了女職工,又沒有違反《勞動法》。婦女要生育,企業都因此排斥女性,那人類繁衍後代的責任誰來承擔呢?”

年齡歧視:中國特色的35歲“退休”

今年48歲的吳先生,聖誕節期間從美國回來探親,無意中發現國內的招聘廣告中都要求:男35歲以下,女26歲以下……他大吃一驚:像我這樣的年齡,回國豈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作為系統工程師的他,在美國剛剛從一家計算機公司跳槽到一家電器生產企業。

記者發現,將被招聘者年齡要求限制在35歲以下,幾乎是所有招聘會或者招聘廣告上都能看見的關鍵要求。開啟去年12月的一份招聘雜誌,在第12版“求職天地”上,僅僅27條招聘廣告中,就出現了7個“35歲以下”的字眼、1個“40歲以內”、1個“30歲以內”、2個“25歲以下”。7個“35歲以下”所招聘崗位分別是製冷裝置推銷業務員、司機、建築施工員、會計、出納、外貿跟單員。

招聘單位解釋:年輕人肯幹好使喚

招外貿跟單員的公司表示,外貿工作比較辛苦,中年以上恐怕難以勝任。招推銷業務員的公司認為,業務員經常需要出差,年紀輕的可能比較合適。招1名“25歲以下”外派助理的電子公司說,當地的經理年齡不大,找名年輕的助理不會出現“使喚不動”的現象。

當事人迴應:年輕人身體好成本低

吳先生認為,真實原因在於年輕職工聽話,而且體力更好,長時間加班也不易生病,為單位節省成本。“如今雖然是市場經濟,養老醫療都是社會統籌,如果員工不生病,單位無需在員工養病期間繼續支付工資。”

健康歧視:肝病已經演變成“社會病”

楊先生2005年畢業於某大學土木工程專業。2004年12月27日,他在畢業前夕,與天津的一家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大學三方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2005年7月10日,楊某和幾名同學如約到該單位報到,8月3日,他在參加單位統一體檢時,被查出攜帶乙肝病毒(乙肝小三陽)。

隨後,楊某被安排到天津市傳染病醫院複查,結果顯示他的指標小於1000,屬於正常,且肝功能正常。但是設計院仍以乙肝小三陽結果為由,拒絕與楊某簽訂勞動合同,並單方解除了三方簽訂的就業協議,將楊某的人事檔案退回了學校。目前楊先生已將這家設計研究院告上了法院。

招聘單位解釋:國企拒絕“乙人”不違法

設計研究院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王女士對記者稱,該單位是一個國有企業,工作性質決定經常要集體出差、同吃同住,其他職工對乙肝等傳染性的病人非常反感。因此,單位在與畢業生簽訂的協議中寫明,如體檢遇到不適合工作性質的或嚴重的疾病,畢業生將被退回。即使楊先生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研究院工作人員不是國家公務員,解除協議也並不違反國家規定。

當事人迴應:誰給1.2億“乙人”一份工作

針對招聘單位的解釋,楊先生諮詢了法律專家後得知,沒有傳染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可以就業的。根據《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規定,乙肝病毒攜帶者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員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乙肝現象是違反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目前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1.2億之多,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一名,難道這麼多人都不能給工作嗎?”

身高相貌歧視:女生應聘被嘲笑像“京巴”

某名牌大學金融學碩士劉某,身高1.60米,雖然他品學兼優,但身高成了他求職時無法邁過的門檻。他的求職意向是要去銀行,在遞完簡歷後,對方都對他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可等到約見時,對方一看他的身高就高興不起來了。往往是雙方談幾分鐘之後,對方就直言:單位有要求,男性的身高不能低於1.70米,否則單位不會接收。

學歷史的郭小姐自去年大學畢業至今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原因是很多的用人單位覺得她膚色黑,相貌不符合用人標準。“有個公司本來想僱用我當祕書,可是面試後就沒信兒了。事後,別的同學告訴我,這個老總竟然當著好多人的面笑話我眼睛大、鼻子扁,長得像‘京巴’”。

招聘單位解釋:醜人當後勤也得往後排

對相貌有一定要求的某休閒服裝特許經營公司人事部負責人說:我們服務行業需要面對顧客,因此員工的相貌不要求特別漂亮,至少看著要順眼。對於面貌上有明顯缺陷的應聘者,我們基本上會在其投遞簡歷時便將其淘汰。我們不是歧視他們,只因為他們不符合公司的要求。如果招聘庫管員、司機、後勤等還可以考慮,但前提是同來的應聘者中沒有比他們更優秀的。

當事人迴應:碩士學位不如個子高

在屢屢碰壁之後,劉某無可奈何地告訴記者:“身高是爸媽給的,我也沒有能力改變啊?何況,我經過努力拿到了碩士學位,難道還改變不了身高帶來的影響?而且銀行工作又不是打籃球,幹嗎對身高有苛刻的要求呢?”

非主流歧視:生肖姓名歧視服務員姓裴生意就“賠”

即將畢業的人大財經學院研究生小王剛剛應聘了一傢俬企,雖然粗選、筆試、面試發揮都不錯,卻沒有接到錄用通知。也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師姐告訴小王,老總對她的工作能力、面試表現、臨場發揮都很滿意,唯一不滿意的是她的“生肖”,“老闆說了,你屬雞,他屬兔,生肖犯衝。”

而35歲的劉猛是一名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2006年10月末,他到一家企業應聘給領導開車一職,當時,有兩個應聘者競爭,工作經驗和開車技術都有優勢的劉猛卻落選了。公司的招聘人員說,根據調查,叫“衝”、“猛”的司機性格急躁,在開車時容易出事故,所以公司決定不聘請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除了不聘名字中有“衝”、“猛”字的司機外,一些商家也有不願聘名字中有“黃”、“裴”、“光”字的服務員,認為這樣的姓名會影響生意。

地域歧視:“東北人衝動愛鬧事”

提起在應聘當中所遭遇的“歧視”,即將畢業的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小盧就氣不打一處來。一次他去應聘一家半研究性質的機構,招聘人員開始還頗有興趣地詢問他的專業、學習成績,可一聽到他報上“籍貫河南”的回答,馬上開口了,“喔,河南人呀。”隨後就結束了問話,讓他回去等通知,卻再無訊息。

而記者在2006年12月16日召開的國展人才招聘會上,發現一些單位在招聘展臺上白紙黑字寫著“不要東北人”。當記者詢問時,工作人員頭也不抬地說:“我們覺得,東北人比較衝動,愛鬧事,所以不準備要。”甚至有一家單位乾脆宣稱不要北京人,理由是:北京人太懶,有八旗遺風,總是言過其實。

酒量歧視“一頓不能低於半斤白酒”

北京工商大學營銷專業的小馬則遭遇了一次“酒量歧視”。上月他和兩個同學一起去應聘銷售人員,招聘人員問了簡單的個人情況後,就問他們“會不會喝酒?酒量如何?”一聽小馬不會喝酒,就讓他先回去了,留下兩個自稱“酒量不錯”的同學去見老總。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其實不少單位在招聘男性職工時,酒量大小成為領導者判斷員工是否“實在”的標準。小馬事後從那兩個同學口中得知,老總認為,搞銷售的人喝酒必不可缺,這樣才能在飯桌上和客戶打成一片。“不僅要會喝,還要一頓至少能喝半斤白酒,最好能把別人放倒,自己還沒事兒的那種。”

學歷歧視:名校博士學歷查“三代”

在北京大學念博士的小張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一開始,這所高校對他倒是很有興趣。接觸幾次之後,漸漸摸清了小張的底,一查他的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於是將其拒之門外。“真沒想到,學歷還要查‘三代’!”小張氣得連稱“荒唐”。

據記者瞭解,不少單位在面試博士和碩士畢業生時,都會採取這種“查三代”的做法,追查本科學歷。一旦本科所讀大學沒進入“211”工程,那麼無論你是碩士還是博士,連人帶文憑一起都會打折扣。一些用人單位認為,現在高校畢業生太多,自然有條件“優中選優”。

標籤: 歧視 門檻 就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qinggan/zhichangzhinan/0xx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