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情感職場 >職場指南 >

是社交能力重要,還是我重要

是社交能力重要,還是我重要

孩子的聲音

是社交能力重要,還是我重要

在家裡的時候我可以想玩什麼玩具就玩什麼玩具,想吃什麼食物就從冰箱裡拿什麼食物,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我為什麼要去上幼兒園?我想和媽媽一起玩。

媽媽的聲音

在幼兒園裡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玩耍,吃到好吃的食物,還有老師陪著他,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想去幼兒園呢?從兩歲開始,與同齡人的關係對孩子今後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即使強迫,也要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這都是為了你啊,孩子。

在孩子三歲以後,可以先把他們送去半托幼兒園。在半天時間裡,孩子可以一邊與同齡人相處,一邊學習規矩,然後再過渡成一整天時間。在孩子36個月之前,他們擁有的關係都是與父母之間一對一的關係。所以即使他們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也僅僅是同處於一個空間,而不會想要與同齡人建立關係。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會經常想要與老師建立關係。在36個月之後,孩子會逐漸希望和同齡人進行互動遊戲,所以如果情況允許,父母最好在三歲以後送孩子去幼兒園。去幼兒機構不僅是孩子必須承受的壓力,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發展重要的轉折點。

把年齡尚小的孩子送去教育計劃緊密的機構會讓他們很痛苦。在這樣的機構裡,孩子每天必須按照日程活動,他們沒有玩過一次盡興的遊戲。老師在跟孩子們說完“小朋友們,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盡情玩耍”之後,僅僅過了10分鐘,便跟孩子們說“好了,現在我們該整理一下了”。這是為了進行下一個日程安排。這些計劃讓孩子集中在某一個遊戲上的時間變得非常短暫,這種短暫的遊戲時間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因此,在為孩子選擇幼兒機構的時候,父母過分執著於時間是否排得緊湊,教授的內容都有哪些,教學節目有多豐富這些問題並不好。近來幼兒機構之間掀起了激烈的競爭,它們越來越注重制定出更豐富多樣的教學節目。如果孩子依照這些日程全部執行下來,他們的生活會非常繁忙,每時每刻都被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在接觸某種遊戲時,孩子需要持續對這一遊戲進行拓展,還需要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的體驗,這也是一種教育。一般情況下,3~4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基本的規矩。他們只要學會飯前洗手,安靜地坐在位子上細嚼慢嚥,撿起掉下的食物不把它們吃進去,和朋友一起玩耍時遵守秩序,不搶朋友先拿到的玩具,在聽到“請畫一條線”的指示後畫出一條線就好了。

當孩子起初去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如果發現他們有“忍氣吞聲的傾向”,就有必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壓力。如果班上有些孩子非常難纏,那麼忍氣吞聲的孩子會非常痛苦。行為過激、總是欺負朋友、搶同學玩具的孩子會對周圍孩子造成壓力,如果這種情況下老師經常讓被欺負的孩子忍耐,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壓力。性格外向的孩子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通過發火、大喊大叫或者拳腳相加來發洩自己的壓力。而忍氣吞聲的孩子卻只會一味地忍耐,讓這些壓力淤積在心裡。大部分忍氣吞聲的孩子在幼兒園入學伊始,都會讓老師以為他們適應得很好。在聽到老師這樣的評價後,這些孩子的媽媽便會將半托直接改為全託。如此一來,孩子將變得不再願意去幼兒機構,他們甚至連遊樂場也不想去。父母不可以認為,孩子不置一詞就表示情況良好。而是應該經常詢問孩子,而且詢問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要領。如果直接問忍氣吞聲的孩子“你是不是很難過”,他們一定會搖頭說不是。但如果跟孩子說“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一定有很多事情讓你難過吧”,孩子一定會連連點頭。對於忍氣吞聲的孩子而言,父母詢問的方式非常重要。

在與孩子進行溝通後,如果他們表示最近在幼兒園很難過,那麼媽媽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呆幾天。習慣並不是一次養成的,這要看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要拿出最大的真誠。

媽媽不要輕易地答應孩子不去幼兒園,但是當孩子告知“我今天真的很難過。媽媽,他只要一來到幼兒園就打我,而且就算我告訴老師也沒有用”時,媽媽就應該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不可以再隨隨便便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對孩子說:“雖然媽媽認為即使再難過也要堅持去幼兒園,但是現在你好像非常難過,那麼媽媽也有必要思考一下。如果那個同學真的經常打你,媽媽會去和幼兒園的老師交涉的。今天你先在家休息,然後我們再繼續討論。”像這樣跟孩子說明之後,孩子並不會養成壞習慣。父母同意孩子不去幼兒園,不是因為孩子哭鬧著不願意去才作罷,而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裡遇到了困難。

雖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年幼而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如果他始終表示不願意去幼兒園,就意味著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這時候父母要檢查一下,問題出在哪裡,是孩子的適應能力出現了問題,還是幼兒園緊湊的日程安排讓孩子覺得厭煩,是與同齡人發生了摩擦,還是與幼兒園的老師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抑或是孩子在發育上出現了問題。

如果希望孩子在幼兒園中好好生活,那麼就必須讓孩子親口說出“我們老師真的很疼愛我”這句話。當孩子害怕老師時,他們承受的壓力最大。特別是當孩子從四歲班升到五歲班的時候,老師會變得稍加嚴厲。這一時期感到有壓力的孩子不在少數。來我這裡就診的孩子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這個孩子與同齡人的關係沒有什麼問題,他在四歲班的時候經常從家裡帶一些巧克力和糖果分給班上的同學吃。四歲班的老師對孩子的這一行為並沒有制止。但五歲的時候,孩子依然帶糖果分給班上的同學。這時候,五歲班的老師極其嚴厲而凶悍地制止了孩子的這一行為。不僅在這件事上,這位老師在每件事上都對孩子強調規則與規矩。因為升到五歲班的各種不適應,這個孩子開始堅持不願意去幼兒園。

幼兒園的老師可以說是孩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權威人士”。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孩子今後有可能成為極端叛逆的人。在外部壓力加強時,為了自我保護,這些孩子也會遇強則強。即使沒有變得強大,他們也會站在所有事情的對立面。但是,與變得強大相比,很多情況下孩子會變得極度懦弱。他們沒有自己的主張,從幼兒機構回來便垂頭喪氣。這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孩子很害怕老師,父母在孩子面前需要注意自己的說話用詞。不可以跟孩子說“因為她是老師,你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在聽到這句話後,孩子有可能會反駁“那個人算什麼老師”,這並不是在說老師的壞話。父母應該跟孩子說“老師是有些過分嚴厲了,你有點害怕了吧”,同時還要教會他們抓住核心,比如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怎麼做才好。例如:“在媽媽看來,老師是因為想教會你很多東西才這麼對你的,你希望老師的態度溫和一點,媽媽會幫你傳達的。媽媽還會跟老師說,並不是威懾就一定能得到預期效果的。但是你也要遵守老師讓你們遵守的規矩。”像這樣處理問題之後,孩子在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對起來便會從容很多。

人活一世,我們不能事先選擇好今後將要遇到的所有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最終,我們能夠做出選擇的,是應對這些人的方式。遇到嚴苛老師是一種經歷,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把這一經歷變為培養人際關係柔韌性的機會。

標籤: 社交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qinggan/zhichangzhinan/dd8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