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美文閱讀 >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5篇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師讀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5篇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

拜讀了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通俗易懂,淺入淺出,無高深的理論,只有樸實的做法,樸實的話語。令我印象最深的、對我有如此幫助的有以下幾處:

一、 語文教學至簡為上

1、韓老師的課堂備課簡單,形式簡單。一個簡單的課件,慣用的聽錄音、朗讀、認讀螢幕上的詞語、簡單理解課文(不強求學生的“深刻理解”,學習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等形式。韓老師的絕招:學新東西誰不喜歡?第一遍聽錄音的教室裡一片寂靜,第二遍、第三遍時要求孩子們模仿著小聲念,老師悠閒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們,那些不張嘴、不看書的小傢伙一偷懶就會被老師發現。

2、課外讀物的教學,韓老師提的問題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簡單,絕大部分學生能答出來,差點的學生想一想也能答出來;二是總領全文,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韓老師的備課一氣呵成:讀幾遍課文,把生字詞輸到電腦上,印發給學生,再揣摩一下重難點。韓老師追求的就是簡單,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語文教學“讀”才是硬道理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強化朗讀。

朗讀可以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補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讀的說法。學生聽了這種生動又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產生朗讀的願望。有了朗讀的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逐漸掌握規律,並把書面上的文字變成頭腦中的形象,連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歸類誦讀”是學習語言的妙招

學以致用是對所學知識最好的複習,韓老師在讓學生背誦《增廣賢文》的同時,倡導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都要現學現賣,每有所學,力求馬上運用,就像我們小時候用詞造句那樣。韓老師儘量不讓學生過了夜,讓所學知識沉沒在記憶深處,時間長了便了無痕跡。

四、讓課堂靜下來

1、剛入學初學拼音時規定:老師手指黑板時學生念,老師手放下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手持卡片時學生念,老師把卡片從胸前放低或藏身後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伸出一個指頭,示意學生只念一遍;老師兩隻手做暫停的姿勢,學生要立即安靜下來。

2、佈置寫字母的時間要在下課前10分鐘,一旦讓學生動筆,老師再講或讓學生再讀學生們的心裡就有了牽掛的事,他寫不完是不會抬頭的,而等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寫完,需要很長時間,課堂紀律就沒法控制了。不要頻繁地更換教學內容,看書、看黑板、看螢幕的時間不要太短,學生從一個環節轉到另一個環節,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組織教學。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2

讀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給教師建議》,我受到深深感觸。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我們有更明確方向,給我們極大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年代有很大變化,但他閃光思想、精練語言,對今天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很大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一堂非常精彩公開課,她風采吸引在場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時間來準備!”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一節公開課,花大量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圖片和知識;有時為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應付,而是出自內心需要和對知識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教師’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許多偉大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年代,不同國度,但他閃光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問題是共性,它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讀《給教師建議》後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財富!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3

xx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懂事,認真,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是教師眼中的好孩子。由於不細心把胳膊弄斷了上學期一向沒來上學,教師和小朋友都十分想他。

xx很老實,也很少說話,是典型的自我主義者,有時教師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為他的聽話,教師讓他當了小班長,沒想到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句“xx小朋友當班長,替教師管著小朋友”,讓孩子高興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還高興的給姥姥奶奶打電話說自我當班長了,媽媽更是樂的合不攏嘴,孩子這麼高興,媽媽真的很欣慰。看的出來,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師的賞識,即使是一名並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學送孩子,xx的媽媽拉著我的手說:“xx說教師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時很費力,很費時,我給教師帶去一塊,所以非得從家裡帶塊抹布來,今早上看你忙著接孩子,也沒來得及和您說聲,他說他把抹布放到桌子洞裡了,沒好意思跟你說。”我聽了真的很感動:多細心,多純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開他的櫥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塊大大的抹布在裡面,拿到手裡,心裡竟然有種沉甸甸的感覺。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每個孩子都要我們的“特殊照顧”,需要我們的賞識。

我們不經意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讚揚的話語,都能使孩子的心靈變得溫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變自我。所以,作為一名幼教教師,千萬別吝嗇你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努力讓我們身邊的小天使們都歡樂成長。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4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裡想著,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裡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與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5

紀伯倫曾說過“榮譽是熱情站在陽光中的影子,花根是鄙棄榮名的花朵”。我想這句話送給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適不過。他是全國人大會委員,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是蘇州大學博導,但他卻一再說自己是一個力圖不讓孩子掉隊的老師。初聽他的名,緣於他連續11年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敬仰他的人,卻因有幸拜讀他的《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諾》。

翻閱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的形式展開,記述了朱先生近些年和眾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的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的普及和推廣,他提倡多角度關注孩子人格的健全與成長。但讓我最感同身受的還是他所提倡的“全民閱讀”理念。他認為這是新教育實施的最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個不善於閱讀的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絕不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民族”。朱先生還以猶太人為例,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書的閱讀量。這似乎讓這個種族的人才輩出、貢獻良多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

而作為一個一線語文教師,我深知閱讀的重要。他有著發展思維、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等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說,學校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是必要的乳汁,那課外的閱讀就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其他營養物質。但現實操作中,我們總會感到荊棘滿路。應試的.壓力、閱讀方式的改變、社會觀念的不認同等都讓孩子讀好書的路徑看似越來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閱讀”理念。由民眾的閱讀形成一座城乃至範圍更廣的書香氛圍,去吸引那些離書越來越遠的人群。例如,他認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閱讀,定能形成共同語言,擁有共同生活的密碼。他始終堅持,哪怕多一個人愛上閱讀,這世界便也多一份書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的理念,我想就現在來看是夢想大於現實的,畢竟太多人認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太多人甚至沒有閱讀的興趣。但長此以往,從書香校園影響到書香社會,從推進閱讀到撬動中國教育的改造,也並不只有渺茫的希望。低頭再看書面上的朱永新先生,我驚訝一個身體力行搞教育改革的人,看起來卻溫和淳樸、笑聲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書香才能浸潤出的儒雅氣質吧!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6

紀伯倫曾說過“榮譽是熱情站在陽光中影子,花根是鄙棄榮名花朵”。我想這句話送給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適不過。他是全國人大會委員,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是蘇州大學博導,但他卻一再說自己是一個力圖不讓孩子掉隊老師。初聽他名,緣於他連續11年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提案;敬仰他人,卻因有幸拜讀他《教育之旅——教育承諾》。

翻閱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形式展開,記述朱先生近些年和眾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普及和推廣,他提倡多角度關注孩子人格健全與成長。但讓我最感同身受還是他所提倡“全民閱讀”理念。他認為這是新教育實施最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必由之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個不善於閱讀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精神力量民族,也絕不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民族”。朱先生還以猶太人為例,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書閱讀量。這似乎讓這個種族人才輩出、貢獻良多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

而作為一個一線語文教師,我深知閱讀重要。他有著發展思維、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等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說,學校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是必要乳汁,那課外閱讀就是孩子健康成長其他營養物質。但現實操作中,我們總會感到荊棘滿路。應試壓力、閱讀方式改變、社會觀念不認同等都讓孩子讀好書路徑看似越來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閱讀”理念。由民眾閱讀形成一座城乃至範圍更廣書香氛圍,去吸引那些離書越來越遠人群。例如,他認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閱讀,定能形成共同語言,擁有共同生活密碼。他始終堅持,哪怕多一個人愛上閱讀,這世界便也多一份書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理念,我想就現在來看是夢想大於現實,畢竟太多人認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太多人甚至沒有閱讀興趣。但長此以往,從書香校園影響到書香社會,從推進閱讀到撬動中國教育改造,也並不只有渺茫希望。低頭再看書面上朱永新先生,我驚訝一個身體力行搞教育改革人,看起來卻溫和淳樸、笑聲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書香才能浸潤出儒雅氣質吧!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7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與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與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與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8

作為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為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為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裡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著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著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獻。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05.

[2]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07.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龍泉中心國小)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與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與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0

勇敢,這兩個簡簡單單的字眼,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它彷彿是春雨,滋潤了枯萎的生命;它彷彿是陽光,照耀著貧瘠的土地;它彷彿是微風,喚醒了沉睡的心靈。努力做個勇敢、堅強的人吧,這是我在看完《紅汽車歷險記》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悟。

《紅汽車歷險記》這本書講述的是一群玩具們開著紅汽車歷險的故事。泥猴、小布熊、瓷人和木頭警察是好朋友。他們覺得屋子裡太冷清,決定大家一起出去玩。一天晚上,他們趁著小主人忘記關門,就開著紅汽車出去冒險。旅途中,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驚心動魄的事:他們從毒蛇口中救出了小青蛙,一起偶闖刺蝟國,智鬥軍蟻,結友老鼠王,從中國到非洲,由非洲到歐洲,再由歐洲到亞洲。他們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是每個人發揮了各自的特長,克服了這些困難,完成了整個歷險。

讀完了《紅汽車歷險記》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歷險的經過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拂之不去。他們敢於歷險、敢於奮鬥的勇氣,令我感到敬佩;他們勇敢機智、不怕艱苦的精神,令我點頭稱讚;他們團結互助、捨己救人的品質,令我深深地感動。他們一切的一切,都將激勵著我走向遠方。

我合上書,一抬頭,看見了鏡子裡神情凝重的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個膽小的人,可是,在我讀了《紅汽車歷險記》這本書之後,我發現,自己好像也不是那麼的勇敢,一隻小小的蟑螂就能把我嚇個半死,萬一像玩具們一樣遇到了大蛇,我該怎麼辦?我深吸了一口氣,心想:以後,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敢起來,不能膽怯,更不能退縮。我要努力奮鬥,堅持到底,直到抵達成功的彼岸。

讀完《紅汽車歷險記》這本書,從書中學到的東西,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玩具們的精神和品質,將永遠激勵著我駛向未知的遠方。我堅信,我一定能夠成為像他們一樣勇敢、一樣堅強的人!讓我們一起做個勇敢、堅強的人吧!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1

摘 要:就閱讀一些教育經典書籍,淺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教師;教育;力量

“讀書”,一個多麼溫馨的詞語。讀一本好書,心情放鬆,雜念盡消。“眾裡尋他千百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徜徉書海中求知的人常會有如此動心美妙的體驗吧。

作為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為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為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裡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著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著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2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重大進步。作為有”世界通用語”之稱英語,它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重點介紹國小英語教學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國小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國小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將起著及其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詞彙,接觸一定量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教學方法,通過國小教學活動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國小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國小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理論,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少年兒童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聯絡,它與課堂教學目是一致,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活動方式,常見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國小生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調動他們積極性,又能對學生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師德,廣博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技能和能力和較強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意識,要隨著時代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形象。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3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作為有”世界通用語”之稱的英語,它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重點介紹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國小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國小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的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國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國小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國小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的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的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的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的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的活動方式,常見的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國小生的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的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的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的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4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與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與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與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與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與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與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與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國小教師讀書隨筆15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裡,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字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為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為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為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著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為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為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為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為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字,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控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字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為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裡,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字,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為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為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儲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為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字、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為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為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為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著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字,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meiwenyuedu/eq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