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生活常識 >

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如何改變?

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如何改變?

無慾無求的愛叫祖孫情

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如何改變?

中外祖父母含辛茹苦帶養孫兒輩的故事經常會戳中我們的淚點,因為祖孫情比父母的愛還來得無慾無求!

祖輩帶孩子優勢很多:

◎老人有較多的帶養幼兒的經驗,有充裕的閒暇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老人本能地會對孫輩產生無限的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環境條件。

◎老人所積累的生活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豐厚的人文和知識基礎。

“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title="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

1吃飯泡軟又喂湯

為了讓孩子儘快吃完飯,祖輩經常會把食物泡軟,或者一口湯一口飯。表面看來,孩子吃得很快,實際上,食物沒有充分粉碎直接進入寶寶胃裡,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很難消化。

2不停喂東西給孩子

就怕孩子會餓,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出來後就趕快給孩子吃小麵包充飢;玩遊戲間隙還要“伺候”孩子吃零食,使得孩子肚子裡總有食物,增加飽腹感,到了飯點自然不好好吃飯,而餓了又要找零食吃,形成惡性迴圈。

3給孩子穿得像小熊

臃腫穿衣的孩子一般都是祖輩帶大的,出汗的時候小臉熱得通紅。這樣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感冒,病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

4總在無意間打擾孩子

孩子在專心看書或玩玩具,老人會時不時冒出一句:“書裡講什麼呀?哪個是壞人啊?”“你在搭什麼呀?要不要吃點東西呀?”孩子的專注力就在這有一搭沒一搭的交流中悄悄流失了。

5破壞孩子的直覺

孩子坐在凳子或遊戲車上的時候,老人們會經常把手放在寶寶背後,這樣的確會保護孩子不讓他摔倒,但是那隻保護的手一旦離開,孩子還是會往後仰過去,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後面有大手的支撐。

6不讓孩子“幫倒忙”

很多老人不喜歡孩子給自己“幫倒忙”,覺得費事。但等孩子慢慢長大了看到大人在忙,也不會主動幫助,因為“幫忙=搗亂”的觀念已經形成,誰都不願意自討苦吃。

7對孩子一概“褒獎”

誇自己的孫輩,情不自禁,無可厚非!但不分青紅皁白,所有的事情一概都是褒獎,那如何讓孩子明辨是非?

8影響父母的教育權威

“你爸爸說的不對的!”“別聽你媽媽的!”這種對話是不是經常在老人的嘴裡脫口而出?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很難判斷到底誰說的是準則,因為判斷不明,所以他就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立場。

9忽視運動的重要

祖輩帶大的孩子運動能力差,因為老人體力有限無法追趕愛動的孩子的步伐,所以情願“圈養”不愛“放養”。

10閱讀機會缺乏

祖輩老眼昏花閱讀困難,有許多甚至不識字,普通話也不會講,由此導致寶寶閱讀能力滯後,閱讀興趣沒有從小形成。

“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title="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父母之職永遠不該被“包辦”

1.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

心理髮展過程來看,0~5歲這一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親情關懷,滿足他們對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戀,對孩子今後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情感需要,祖輩們是無法滿足的。

2.堅守與妥協的平衡

堅守父母之職必須親自踐行的信念,同時莫讓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變成了“天倫之累”,努力把“愛父母”與“愛子女”這兩件大事放在一座天秤上來平衡。我們對祖輩盡力的點滴關愛就是對我們的孩子的一種良好的尊老教育,而給予我們孩子科學的教育也是我們對祖輩之愛的繼承和傳遞。所以“隔代“矛盾再大也大不過親情,做好堅守與妥協之間的平衡。

3.改變祖輩帶孩子的方式

即使祖輩年長難改變,但為了寶寶身心良好成長,我們可以不懈提醒自己的父母:

a。不要老抱著孩子宅家看電視,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上午、下午各1小時。

b。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動手。

c。平時與長輩多溝通,多交流別家的育兒經驗,讓長輩也有機會學習新觀念,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做了祖輩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d。在育兒問題上讓孩子的父母當家作主,只要孩子爹媽決定的,祖父母儘量保持意見一致。

e。避免縱容或放仼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f。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g。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標籤: 隔代 盲點 教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shenghuochangshi/l0j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