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美文閱讀 >

國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國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文言文閱讀訓練,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註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裡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

“太后”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后”),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註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④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伙伕。

【文化常識】

象棋。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專家認為,先有圍棋後有象棋。“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禪”,相當於“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註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鍾:寺廟裡開飯的鐘。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裡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瞭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註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蔔”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蔔”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蔔”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鑑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裡?

7、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遊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註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階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階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於“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說

③方 ④遽 ⑤應

⑥既 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註釋】①承宮:東漢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③門下生:指學舍裡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苦:幹苦活。

【文言知識】

說“經”。“經”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典著作。上文“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中的“經”,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編寫的一部魯國的編年史。孔子教育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為基本教材,世稱“五經”。之後,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為經典必讀書。所以後代有了“四書”、“五經”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飢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註釋】①桓榮:東漢人。②倉卒:匆忙,此指社會動亂。③太常:職官名稱,負責祭祀禮樂及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豈”。“豈”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指“哪裡”,表疑問。上文“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意為哪裡知道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豈敢”即哪敢。二、指“難道”,表反詰。如“豈吾不若人”,意為難道我不如別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 ②厄 ③嗤 ④應 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②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書法,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註釋】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期。②聽政:處理政務。③內侍:此指太監。④規:勉勵。⑤益:得益。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筆,引申為詩文。“翰林”照字面講,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後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優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進士擔任某種官職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實際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為“侍書翰林”,意為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為皇帝起草各種檔案。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裡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擬詔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為皇帝講文論道,等等。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善 ②刻意 ③臨

④或 ⑤遽 ⑥絕

2、翻譯:①數遣內侍持書示著

②又以問著

③書固佳矣

3、上文“學右軍書”中的“右軍”是指

11、崔景偁拜師

餘始識景偁於京師,與為友,景偁以兄事餘。既數歲,已而北面承贄,請為弟子。餘愧謝,不獲。且曰:“偁之從先生,非發策決科之謂也。先生不為世俗之文,又不為世俗之人,某則願庶幾焉。

【註釋】①餘:指本文作者張惠言。他是清代文學家。②北面承贄:拜師。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師下拜。③發策決科:科舉考試中獲得功名。④庶幾:有希望。

【文言知識】

名詞作壯語用。在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用來修飾動詞的,但上文“以史事餘”中的“兄”,它屬名詞,直接修飾動詞“事”,這“兄”就是名詞作狀語用(或稱之名詞活用為副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對待兄長的態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於前。”“犬坐”要理解為像狗一樣坐著,“犬”也是名詞作狀語用。又,“車載之而行”,意為用車載著他前往,“車”同樣是名詞作狀語。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既 ②弟子 ③從

2、翻譯:①餘愧謝,不獲

②某則願庶幾焉

3、上文有四個“為”,請依次作解釋:① ②

③ ④

12、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向為群凶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業,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註釋】①大須學問:很應該學習與求問。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間的相處原則。③牆面:面對牆壁(一無所知)。④蒞事惟煩:處理事情只會麻煩。

【文化常識】

“朕”及其他。皇帝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稱。諸侯王自稱,除了“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孤”、“寡人”。皇帝對臣子稱“卿”。臣子稱皇帝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在稱謂上有明確的規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譯:①躬親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3、唐太宗認為不讀書的後果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13、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雲:“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後,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註釋】①纂錄:摘錄。

【文言知識】

句末語氣詞常表達各種感情,有時表疑問,有時表感嘆,有時表警告,有時表呼籲。常見的句末語氣詞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況下用一個語氣詞,有時卻兩個甚至三個連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個語氣詞連用,其實只表達一個“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無人也矣”,“也矣”同樣只表示“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長 ⑦輒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為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顏回好學

顏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註釋】①蚤:同“早”。②魯哀公:魯國國君。

【啟發與借鑑】

不遷怒,不貳過。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不僅因為他好學不倦,始終努力實踐孔子的理想,還因為他有“有遷怒,不貳過”的修養。“不遷怒”意為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別人頭上;“不貳過”是指不重複犯錯誤。人難免要犯錯誤,但決不能重複犯錯誤。比如說謊騙了父母或老師,但經指出後就要堅決改正,決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貳過”,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電腦遊戲玩過了頭,結果耽誤了功課,學習成績下降。這種情況發生後一定要吸取教訓,以後絕不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玩遊戲上。要做到“不貳過”,首先要總結教訓,其次要有改正錯誤的決心。沒有這兩點,錯誤會一犯再犯。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慟 ②對 ③亡

2、翻譯:①門人益親 ②弟子孰為好學?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裡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丐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註釋】①許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②如禮:按規定禮節。③就:本義為“接近”,此指“得到”。④馴謹:順從而謹慎。

【文言知識】

說“故”。“故”是個多義詞。一、指“舊”,與“新”相對。上文“不復有故態”,意為不再有舊的壞習慣。所謂“故居”,即原先住過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劌論戰》:“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它還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不肖 ②且 ③惻然 ④稍 ⑤怪 ⑥頗 ⑦徐

2、翻譯:①其子丐於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3、成語“就地取材”中“就”,解釋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6、陳實與“樑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於樑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樑上盜曰:“樑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於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註釋】①歸:承認

【文言知識】

盜與賊。現代漢語中,盜指強盜,賊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與此相反:盜多指小偷,賊多指強盜。上文“盜夜入其室”、“盜大驚”中的兩個“盜”,均指小偷;“無復盜者”中的“盜”指偷竊。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棲 ②陰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諭 ⑧省

⑨一

2、翻譯:①時歲饑民餒 ②正色訓之

3、理解:“樑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指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慾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註釋】①邯鄲:晉國的都城,今河北邯鄲市。②正月元旦:即農曆正月七年級。③簡子:即趙簡子,晉國權臣。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為動詞,解釋為“活命”,但若把整個句子理解為“您如果想活命它們”就不通了,因為“生”在這句話中要作“使動詞”用,即“使生(活命)”,句意為“您如果想使它們活命”就正確了。又如“人慾死之”,應理解為“人們想要使他死。”這是詞類的一種活用方法。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 ②競 ③然

2、翻譯:①示有恩也 ②恩過不相補矣

3、理解:“死者眾矣”前省略了主語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釋為“禁止”,那麼成語“弱不禁風”中“禁”解釋為什麼呢?

18、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註釋】: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師:京城。③挈:帶著。④毋:不要。

【文言知識】

“涕”及其他。“涕”現代漢語作“鼻涕”解釋,而在文言中指“淚”,而“鼻涕”在文言中則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為妻子的眼淚像雨一樣掉下。這就是古今詞義的不同。又,上文“懷遺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成語“走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那花當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來形容大略地觀察一下。又,上文說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 與“子”。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的一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擔 ⑥莫若 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 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別解釋為:① ② ③

19、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籲。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註釋】①尚書:職官名稱。

【文言知識】

說“比”。“比”是個多義詞。一、指“比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馴良如故”,意為等到張尚書騎上去,那馬溫順善良得跟早先一樣。三、指“並列”、“靠近”。成語有“鱗次櫛比”。又,王勃詩“天涯若比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畜②遣 ③固 ④未幾 ⑤詢 ⑥蓋

2、翻譯:①之萬怪之 ②方乘,遂為掀下 ③連易數人

20、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

曰:“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實,盡以錢賜之。

【註釋】①王荊公:即王安石,因封荊國公,故又稱王荊公。②知制誥:職官名稱,掌握為皇帝起草詔書之事。③汝誰氏:你是誰家的。④軍大將:指軍中官員。⑤部米運:指監督運米。

【文言知識】

說“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東西”,鴯問“什麼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論”、“物議”均指遭人議論;“物望”即眾望,如“物望所歸”。成語“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說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失 ②償 ③愀然 ④幾何

2、翻譯:①夫人令執事左右

②家資盡沒猶不足 ③盡以錢賜之

3、比較文中的兩個“妾”:①“吳夫人為買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夫為軍大將”中的“妾”是指

4、理解:這則故事說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餓

宋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飢,思食燒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為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不可忍一夕之餒,而啟無窮之殺也。”

【註釋】①外面遂以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為例,天天要宰羊,以備皇上享用。

【文化常識】

“旨”及其他。皇帝的專用詞語。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為森嚴的社會,不僅不種種禮儀區分尊卑高下,連用詞也有講究。上文所說的“降旨”,意為下命令,這隻有皇帝可用。其他近義的還有“詔”、“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稱;“御”是皇帝使用的東西,“御膳”、“御筆”、“御花園”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璽”是皇帝的圖章;“陵”是皇帝的墳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興 ②寐 ③禁中 ④誠

⑤逐 ⑥餒

2、翻譯:而啟無窮之殺也

3、解釋下列句子或片語中的“比”:①比聞禁中每有索取 ②無以倫比 ③天涯若比鄰 ;④比比皆是

4、擴充套件:上文有“不寐”之說,請寫出帶有“寐”的一個成語

22、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縗絰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於邠,將出殯近鄰,賵殮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註釋】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陝西境內。②觴:酒杯。③縗絰:喪服,此指穿著喪服。④營理:籌辦。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讀書人。⑥賵殮:下葬時入殮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徹:通“撤”,撤去。⑨周:救濟。

【文化常識】

諡號,上文所說的範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死後,朝廷給他的諡號叫“文正”,所以後人敬稱他為範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後賜諡號“孝肅”,故後人稱他為包孝肅;岳飛諡號為“武穆”,故又稱**穆;明徐光啟諡號為“文定”,故又稱徐文定;清紀昀的諡號為“文達”,故又稱紀文達。

【考點】

1、解釋:①守 ②卒 ③殯 ④具 ⑤泣

2、翻譯: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 ;②公亟令詢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meiwenyuedu/6kq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