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營養美食 >

自然食物是什麼

自然食物是什麼

自然食物是什麼,在我們生活中食物的種類是有很多種型別的,在面對不同的食物時給我們健康帶來的意義體現不同,自然食物有很多價值,下面介紹自然食物是什麼。

自然食物是什麼1

自然食品是指在充分保持自然環境或儘量使用自然原料情況下生產的食品。

一般包括兩個層次。

一是用土壤這種基質生產糧食、蔬菜、果品時,應在露天自然狀態下,不施化學農藥和化肥,只施用有機肥,以防食品被汙染和品質不良;生產畜產品時,不用增肉劑、速飼法,不用抗生物質做防病藥物,多采用混合材料飼養,並配以自然放牧。

一是用農牧產品做原料加工食品時,不新增大量的白糖、糖精或其他合成甜味素、香精、防腐劑、特殊營養物質。

自然食物是什麼
  

在這兩方面,鄉土鄉親的農作藝術家們都對自然食品理念做了很好的踐行,憑著對土地的熱愛,對農耕的執著,一輩子用心地生產,不將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儘可能地將農業生產恢復為其本應有的自然狀態,善待土壤,善待生命。自然食品是人們對農業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過多、食品工業化學新增物過多的`反抗和批判。自然食品與自然醫學理論關係密切。發展自然食品對保護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維護人體健康等有重要意義,因而已經受到美、日、英等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的重視,我國許多居民已注意到這一問題。

自然食物是什麼2

天然食品有苦瓜、茶葉、蓮子、綠豆、薏米、西瓜等。

1、苦瓜:俗話說得好“天熱食苦,勝似進補”。苦味蔬菜中,首選苦瓜。苦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消暑清熱,明目解毒的作用。

2、茶葉:綠茶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鉀。提高耐熱能力。夏季的難耐,在於盛夏來臨,燥熱難擋。

3、蓮子:夏季當養心,養心當選蓮子。蓮子具有生津止渴、清涼解暑的作用,是老少咸宜的滋補佳品,最宜夏天食用。

4、綠豆:綠豆中所含的蛋白質、磷脂,均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慾的功能,非常適合夏季食用。

5、薏米:薏米可以去除體內的溼氣,加上紅豆煮粥效果會更好。

6、西瓜:西瓜堪稱“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味多汁,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富有很高的營養、純淨、食用安全食品。西瓜含有豐富的鉀元素,能夠迅速補充在夏季容易隨汗水流失的鉀,避免由此引發的肌肉無力和疲勞感,驅走倦怠情緒。

天然食品,常是指那些生長在自然界中,未經加工或僅經過少量加工的食品,由於這些食物僅靠有機肥料,不施化學肥,也不含加工過程中人為新增的各種防腐劑、乳化劑、人工色素等化學新增劑,雖然有些能致癌 ,還是有人認為天然食品是富有營養、利於健康的食品。

歷史上的“天然食品”

“天然”一詞已經被披上了時尚的外衣,其背後的核心思想卻早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亞里士多德學派的觀點是:與祖先在自然環境中所食之物類似的東西,才是人類註定賴以欣欣向榮的給養。如果與這種飲食偏離太多,身體就有麻煩了。

根據這一觀點,自然地進食,就是吃我們“註定”該吃的食物,誰都知道汽油車不能燒柴油。那麼,問題來了:誰,或者說,什麼決定了我們“註定”該吃什麼呢?無論是亞里士多德還是眾多後來者,都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回答——直到十九世紀,查爾斯·達爾文登場。

這位進化論的提出者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現代人的祖先——那些成功充分利用環境中食物茁壯生長的佼佼者,得以生存下來並將基因傳給我們。他們是經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作為他們的後裔,我們繼承了他們的體質,也吃著一樣的食物。

當然,那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和我們的祖先一樣的身體——吃了同樣的.食物卻消化不好的人會營養不良,容易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他們的體質也就很難傳承到今天。長此以往,自然選擇將我們的身體“設計”成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食物”的型別。

自然食物是什麼 第2張
  

比如,我們“註定”要吃水果,是因為水果是我們祖先容易獲取的主要食物之一。漫長的進化選擇過程“設計”了我們的祖先,使他們能從所吃的水果中獲益。

但如果換成果汁,我們的身體就有點吃不消了——畢竟我們的祖先沒見過榨汁機。當然,果汁與水果足夠相似,你的身體還是可以利用它的,只是效果不如水果好罷了——與水果相比,果汁中的糖被濃縮了,一下子見到這麼多可愛的糖,我們的身體就hold不住了,動不動就開始藏私——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

今天,許多人喝橙汁比吃橙子多,這是最新的經濟發展才帶來的結果。一個世紀以前,想喝橙汁需要自己榨。而今,有太多吃不完的橙子,市場便推動經濟的力量重塑了我們的消費思維。大量多餘的橙子以濃縮果汁的形式售出,而且果汁的運輸和儲存還更方便。水果被榨汁時,丟了許多重要的東西——比如粗纖維和易氧化的維生素。除去已經損失大半的營養素,橙汁裡面多的是果糖和水。比起市場,人體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適應新形勢。

超市常見的果味飲料當然更是非天然食品——哪怕糖和VC是從水果裡提取的。其中的低水果含量和高糖新增,都與我們的身體千百年來適應並從中獲益的食物相距甚遠。

與“天然食品”緊密相連的“自然生活”概念不乏批評者。一種聲音說,這些對祖先自然生活環境的關注只是對逝去烏托邦的情感氾濫的嚮往——正如1849年詩人丁尼生所言,大自然一直是“血淋淋的牙齒和利爪”,所有的嚮往只是因為未曾經歷。所以,“天然”地生活可能是個挺無聊的概念?

另一種反對聲音說:人類自身及其所有活動一直是其所處自然環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把自然環境理解為與我們自身和我們的創造相隔離的東西——如果鳥類求偶舞或蜂巢是自然現象,那麼人類行為和人工製品,包括我們稱之為“非天然”的東西,也是自然現象。所有這些都可以被一股腦兒地歸為“自然”的生活方式。

對於以上質疑,哲學家大衛·劉易斯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劉易斯強調的是,語境可以控制你所說內容的走向。“自然”(natural)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

從科學角度來看,自然的物質往往意味著任何物質。夸克或黑洞,聚四氟乙烯或糖精——都是“自然”物質。而“天然”產品則來自人文的語境。屬於自然生活的東西僅包括那些在大自然的“設計”下有助人類健康生活的產品,而不是物質世界中的一切。

什麼是“健康”膳食?

對“天然”追本溯源,有些人可能就會提到所謂“原始人飲食法”(paleo-diet)。這種飲食法的問題是過於狹隘,僅僅看到了人類的狩獵採集階段,別忘了,那可是在10,000年前——進化史中農業出現之前。一萬年來,我們已經進化得與那時大不相同了。

農耕生活和遊牧生活,會對我們的體質進行不同方向的“篩選”。舉個例子,1萬年前,斯堪的納維亞的乳畜業便將斯堪的納維亞人設計成高乳糖耐受的體質——一些地理上與之隔離的非洲人群也有著與之相似的傳統和遺傳特徵。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大多數亞洲人由於沒有食用乳製品的習慣,大量人群乳糖不耐受。

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遺傳特徵從遠古的祖先繼承而來,其古老程度可能超乎想象:即便歐洲人在發現美洲土著的莊稼以前從沒嘗過西紅柿、土豆和玉米,也不妨礙他們欣然享用這些食物。反過來,美洲土著人現在所喜歡的蘋果、桔子和歐陸穀物也是他們以前從未嘗過的。甚至狗這種天生的食肉動物也能吃水果和穀物——這是因為,他們與包括我們在內的雜食性動物在進化上有著共同的遠古祖先。

天然和健康是一回事嗎

天然的就等於“健康的”嗎?事實上,按遠祖的飲食所吃的一些食物並不利於我們的健康。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當今的生活方式。土豆雖然是天然食物,但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說法,對於缺乏運動的人來說,土豆就跟甜飲料一樣不健康。借用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沃爾特·威利特(Walter Willett)的說法:可能挖土豆的人才可以多吃土豆。“現在,很少有人能像上上輩人一樣做那麼多的體力活兒,這就意味著他們無法消耗土豆中的那麼多澱粉”。在“天然”的狀態下,我們可是沒有超市的,凡事都要自食其力。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今天的大多數人而言,土豆、蜂蜜這樣天然的碳水化合物,也可能比無糖汽水裡的人工甜味劑更不健康。

雖然是人造的,但合理新增的人工甜味劑使人患病的概率趨近於零;與此同時,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高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概率卻是驚人地高。

自然食物是什麼 第3張
  

全食又是另一種概念

“天然”並不等於是“健康”,那是不是未加工的“全食”就“天然”呢?

脫脂牛奶雖然不是一種全食,但也是健康的食物:如果你非要堅持“天然”,可以想象——為了將脂肪留下來做奶油和乳酪,你的祖先可能也喝了脫脂牛奶。另一方面,比如小麥,如果貫徹全食、不加工的理念,是不是應該把葉子一起啃了?但你的消化系統並不能從中獲取養分。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天然的並不等於全食或健康食品,它也的確與這些概念相關。非天然的食物往往是所謂的“精製”的食物,以及不健康食物。這是因為,儘管進化的速度非常快,但也不可能在不到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重新設計人體以適應工業革命帶來的精製食品。

工業革命帶來了包括精製麵粉、糖和其他前所未有的高熱量密度食品。碾磨過的“白”麵粉已經從穀物的其他部分,如胚芽和麩皮上剝下,就像精煉糖從植物的其他部分分離出來一樣。這些食品,成為了消費者熱量攝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食品往往“與天然食物很像,但事實上它們代表著一種全新的人造產物”。這就是為什麼在實際中,天然的、整體的和健康的往往指向相同的食物。

到底該吃啥?

看到這裡,想必你已經被各種食物的噱頭繞暈了吧?

其實,近年來,隨著營養學研究在不斷髮展,各種研究結論催生著層出不窮的“養生”派系。這兩年有文獻研究發現,很多營養學研究結論很快就被新的研究推翻,若是用來指導生活,恐怕可信度還不太夠。科學是個不斷髮展的艱辛過程,人們的生活卻不會為之放慢腳步,所以,最好還是避開那些極端的飲食、生活方式,看清那些飲食策略的噱頭,理性地判斷。

當然,除了食物之外,生活還有其他方面。

享受自然的生活,需要我們去保護和修復自然環境,惟其如此,人們才得以在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城市裡的時代,能夠到樹木茂密的小徑裡走走。

保護環境也意味著減少對所有產品的消費,包括對天然產品的消費——購買任何商品時,不管是天然還是非天然產品,生產過程都會汙染空氣和水源。

產品包裝(紙、塑料、油墨、膠水,等等)改變了空氣和海洋中的水——它們的化學成分與當初滋潤我們祖先的已經相去甚遠。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保羅·歐利希(Paul Ehrlich)敦促大家:“所有生物,包括我們,都掉進了一種令人作嘔的有毒燉菜中——它由各種工業副產品組成,而這些副產品的出現正是我們每天購買並不經思考扔掉的東西所帶來的。”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yingyangmeishi/1wx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