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英秀網 >

家居 >美文閱讀 >

【精華】科學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精華】科學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水和水蒸氣》教學設計-新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2、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會發生什麼變化,同時結合生活中"水會幹掉"的經驗,討論水的蒸發。

2、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

3、觀察把一個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什麼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緻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小組: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水到哪裡去了

1、師:下雨之後我們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積水。天晴了,這些積水就會很快乾掉的,那麼這些水到哪裡去了呢?

2、學生推測。(預設:可能到泥土裡去了;可能被太陽晒乾了,也許學生會說水蒸發了,那教師也可以問一句:如果驗證你的說法呢?)

師:這些水去哪了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學生思考後彙報)(預設:淺碟子中加好水,然後不蓋蓋子,看看水會不會減少等類似的方法,教案《《水和水蒸氣》教學設計-新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師: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預設:可能水的變化不大,所以剛開始先要在水面做一個標誌,然後把淺碟子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觀察水面的變化。)

3、學生實驗觀察

師: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淺碟子中的水減少一部分;碟子外沒有水漏出來。)

師:水既沒有流出去,也沒有滲入碟子中,它怎麼會減少了呢?

--提供國小課件---

(預設:水變成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去了。)

指導學生看書P54看漫畫和文字。

蒸發

板書:水(液態)水蒸氣(氣態)和課題:水和水蒸氣

4、師:現在你能解釋水窪裡的水是怎麼樣幹掉的嗎?試試用圖畫的方式把你的解釋展示出來。

(學生畫後投影交流。)

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

1、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水能夠蒸發變成水蒸氣,那你們有什麼新的想了解的嗎?

(預設:什麼時候水會蒸發;怎麼樣水才能蒸發的快點;蒸發後的水有什麼用…)

師:對於其中的兩個:水在什麼條件下會蒸發變成水蒸氣?什麼情況下蒸發的更快些?你有什麼想法嗎?

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預測(預設: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空氣越乾燥,水越容易蒸發;有風吹,水蒸發得越快。)

師:我們今天先來研究其中的一個,水蒸發得快慢與周圍的`溫度有關嗎?可以怎麼研究呢?小組討論一下(可適當參考P55)。

學生討論後彙報

(預設:取兩隻相同的不鏽鋼長柄湯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隻擱在桌面上,用書本墊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擺放(使水不會流出);另一勺水則放在蠟燭(或者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師: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還要注意避免燙傷身體--不要用面板直接接觸加熱過的勺子;2、遠離水沸騰後產生的蒸氣。)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觀察到什麼現象嗎?

(預設:放在蠟燭上加熱的水裡過一會兒就會不斷地冒出氣泡,水上方空氣中有很多白汽。過幾分鐘後,勺子中的水就幹了。而另外一隻不加熱勺子裡的水量減少的不多。)

師:從我們看到的現象裡你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加熱可以加快水的蒸發。)

小結:水蒸發的快慢與水吸收熱的多少是有關係的,水在受熱的情況下蒸發會加快。

三、空氣中的水

1、師:水會蒸發,在陽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發,因而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水蒸氣,那麼如果不斷的蒸發,河流和海里的水豈不是越來越少了啊,最終會沒有,是這樣的嗎?那是怎麼回事呢?

(預設:天上經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會多起來的)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水蒸發到空氣中之後又會通過下雨變成水,是這樣嗎?你能證明一下嗎?

學生討論後彙報

(預設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隻小杯子,裡面加入一些熱水。然後用一隻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師投影演示。

師: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師:你能解釋嗎?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書並講解。從水裡出來的熱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杯就會冷卻下來,變成人們看得見的水滴。水蒸氣冷卻後變成看得見的水滴,這種現象叫凝結。)板書:凝結

師:現在你能解釋上節課的問題了嗎?裝滿冰塊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從哪裡來的?

凝結

(預設:玻璃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卻下來,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書:水蒸氣(氣態)水(液態)

四、拓展

師:我們對水研究了整整一個單元,你能課外總結一下嗎?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各種各樣的罐子在小區、家裡到處都有。在成人眼裡,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們眼裡卻成了寶貴的玩具,可看可玩可製作……由此可見罐子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何不充分利用這些唾手可得的廢舊物來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呢?由此,產生了此活動。

目標:

1、知道不同物體碰撞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學習分辨2種聲音。

2、自然地講述探索結果。

3、對聽辨聲音感興趣。

重點:知道不同物體碰撞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學習分辨2種聲音。

難點:自然講述探索結果。

經驗準備:會開啟八寶粥罐子。

物質準備:八寶粥罐子32個,(8個裝米,蓋上有暗標記,9個裝塑料珠子;15個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個(貼有米和珠子標記)。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我發現了什麼?(3分鐘)

⒈幼兒第一次探索,聽辨有無聲音。

師:“桌上有許多漂亮的罐子,請你不要開啟,搖一搖,聽一聽,再告訴大家你有什麼發現?”

⒉與同伴分享:你發現了什麼?

二、學習聽辨兩種聲音。(10分鐘)

⒈幼兒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裡的聲音可能是什麼發出的?

⒉學習聽辨二種聲音。

(1)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2)猜猜罐子裡的聲音可能是什麼發出的?

(3)誰和他的聲音是一樣的?

(4)開啟來看看是什麼?(進行驗證:米、珠子)

小結:原來罐子裡裝了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了。

⒊歸類擺放

⑴聽口令搖動對應的罐子。師:米寶寶一起來唱歌;珠子寶寶一起來唱歌;

⑵出示有標記的筐,請幼兒按指令歸類擺放。師:米寶寶罐子放在米寶寶標記的家裡,珠子寶寶罐子放在珠子寶寶標記的家裡。

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製作會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裡的祕密,進一步鞏固對二種聲音的認識。

師:下面請小朋友選擇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種裝進空罐子裡,然後蓋上蓋子,一起來做會唱歌的罐子。

(1) 要求:把罐子放在臉盆裡裝,米和珠子不要灑出來。

(2) 分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兩組坐,聽指揮演奏。

三、活動延伸:尋找不同聲音。(2分鐘)

再去找找,罐子裝了其他材料會發出什麼聲音?

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幼兒對活動關注度高,始終樂於探索,興趣盎然。

2。活動目標符合本班幼兒實際能力。

3。教師語言兒童化,既不失科學活動的精煉,又符合託班幼兒年齡特徵。

4。教師能夠根據本次活動實際發展,及時、靈活調整活動環節。

存在不足及調整措施:

1。幼兒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環節,出現拿著罐子敲桌子現象,雖屬“自由探索”,但是敲擊會損害桌子,教師應該及時制止、教育。

2。第一環節,教師沒有明確提出要求不要開啟罐子,幼兒把罐子開啟米撒了一地,個別幼兒注意力轉移,去地上撿米,導致一些混亂。

3。幼兒按標記歸類擺放環節,教師發現了一名幼兒擺錯位置,提出質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標記的盒子裡了,應該放哪裡呀?”教師發現了幼兒的錯誤,應該要求幼兒自己糾正錯誤,教師的指導語明顯指示正確的是放在大標記盒子裡,幼兒也就用不著思考了。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兒通過實踐測量感知汽車的速度。

2讓幼兒初步學會圖表統計法。

3通過此次活動,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玩具小汽車5輛,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條,底板5塊.

2記錄表10張,兩種不同顏色的長條紙條各15條,小籃子10個,剪刀5把,大型積木若干.

3錄音機1臺,磁帶1盒,藍貓頭飾1個。

4黑板2塊,大夾子4個,卡通貼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與幼兒相互問好.

2藍貓突然出現與幼兒見面,提問引出課題.

藍貓:“哈,哈,大家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藍貓)對,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藍貓,你們喜歡我嗎?(喜歡)我聽說塘廈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個個都很聰明, 今天我就要來考考你們,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都很聰明.請小朋友們聽清楚我的問題:汽車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開,哪條路上開得最快呢?”

二 引導幼兒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車速度的方法

1引導幼兒觀察鋪路的材料。

教:“剛才藍貓說了有哪三條路呀?”

幼:“一條是沙子路;一條是地毯路;還有一條是玻璃路.”

教:“那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藍貓為我們準備了一些什麼材料.”

2教師一一介紹藍貓為幼兒準備的材料,並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材料開展討論測量的方法.(幼兒自由發言)

3根據幼兒的討論,教師請幼兒自由組合三人一組第一次動手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在操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4教師小結

教:“小朋友,現在你們都做完了測試,我想請幾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哪條路汽車能開得最快?”(請個別幼兒根據自己小組圖表的答案發言)。教師提出第一次幼兒操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請測量得比較好的一組幼兒來示範.

5幼兒根據教師的小結進行第二次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教師小結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條路才是最快的呢? 幼:玻璃路。

教:對,玻璃路是最快的。因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車在玻璃路上開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並不時很安全。所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鋪的,這樣人走在上面就不那麼容易摔倒。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把答案告訴藍貓吧!

三 結束部分

幼兒大聲喊藍貓,藍貓出現並問幼兒:“小朋友,哪條路汽車走得最快呀?”

幼兒:“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開車時要注意安全啊!”

藍貓:“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真的很聰明啊,那我也有獎品送給大家.(給每位幼兒發一張美麗的貼紙)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遊戲呢?(想)”

藍貓帶領幼兒已開車的形式離開活動場地.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大麥的生長過程,以及大麥粉的製作過程

2.能用目測的方法分辨大小麥的區別。

3.培養幼兒關注周圍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活動準備

大麥、小麥、生長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辨大麥、小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不同的麥子,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請幼兒仔細觀察、交流。

幼兒:一個麥子大,一個麥子小

教師小結:大麥的顏色偏黃,種子要瘦小一些;小麥的顏色偏紅,種子要粗壯、飽滿一些。

(二)瞭解大麥的生長過程

教師出示:大麥的生長圖片,引導幼兒嘗試為圖片排序。

請個別幼兒講述。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大麥的生長過程,出示正確的生長掛圖:

播種——麥苗——抽穗——開花——成熟

(三)嘗試用石磨磨大麥粉

1.介紹製作大麥粉的'工具——石磨。

2.教師示範。

3.讓幼兒親自體驗大麥變麥粉帶來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教師小結:成熟的大麥洗乾淨後,在太陽底下晒乾,就可以加工磨成粉。食用時,將適量的大麥粉,加入少許食用鹼,用水調勻,倒入燒好的白粥中,煮沸即可。

(四)將幼兒製作好的大麥粉收集並送到食堂燒煮大麥粥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麼是槓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槓桿;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知道槓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槓桿。

二、方法與過程

經歷“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想象力;實驗操作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能根據自己制定的分類原則給槓桿分類;學習分類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瞭解槓桿在我國古代的應用。

【教學難點】

1.設計“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方案;

2.力臂的確定.

【教學重點】

探究槓桿平衡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引導創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阿基米德,已經兩千多歲。在兩千多年前,我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兩千多年來,我沒有將地球撬動,這是事實,這並不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可是,許多愛嚼舌頭的人硬說我是在吹大話,在說謊。我這個兩千多歲的人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委屈。今天,我請大家幫我伸冤,你們願意嗎?不管結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這謝謝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嗎?

要想幫我伸冤,實際很容易,只需弄清槓桿的平衡條件即可。

二、新授

(板書)第一節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槓桿是一種古老而簡單的機械,許許多多機械的應用改變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從生活中的槓桿說起,瞭解機械與人的關係。

(板書)1.認識槓桿

讓學生展示自帶的槓桿(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並說出其應用及特徵。

討論、歸納各種槓桿的共同特徵:

(板書)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槓桿。

出示圖片:猿人移動石塊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塊移動,用木棍捅石塊捅不動,誰能想法幫幫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槓桿嗎?

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是不是槓桿?

置疑:為什麼人們利用槓桿橇石塊時總是把支點放在離石塊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離石塊遠一些的地方?

(板書)2.認識槓桿的幾個概念

介紹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結論: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動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所以人們為了用較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增大動力臂、減小動力。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係呢?

(板書)3.槓桿的平衡條件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麼叫槓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槓桿、鐵架臺、鉤碼

實驗步驟:

①如圖,把槓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槓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麼要求槓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值在槓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節槓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槓桿兩邊掛適當鉤碼,並移動鉤碼位置,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並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值填入表中;(重複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ingxiuwang.com/jiaju/meiwenyuedu/ddz7e.html